读懂广州 第十期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一街一巷都有悠远的故事,一砖一瓦都有隽永的记忆。《粤韵周刊》,与您一起领略这座城市厚重的记忆,领略两千多年包容开放的精神传统,领略绵延不绝的文脉书香;与您一起在历史的光照下,读懂今天,读懂广州,由此坚定文化自信。
若在吾国共同发展实业计划之下,使用机器,助其工业,则广州不久必复其昔日为大制造中心之繁盛都会矣。
广州附近景物,特为美丽动人,若以建一花园都市,加以悦目之林圃,真可谓理想之位置也……此所以利便其为工商业中心,又以供给美景以娱居人也。
以世界海港论,广州实居于最利便之地位。既已住于此可容航行之三江会流一点,又在海洋航运之起点,所以既为中国南方内河水运之中轴,又为海洋交通之枢纽也。
吾人之南方大港,当然为广州。
——孙中山
大元帅府
一座矗立在珠江畔的大元帅府,搅动了中国近代史的风云。大元帅府旧址所在区域历史上被称作草芳园或草芳围,原本是广州河南江岸滩涂。1906年,这里建起了第一座官办水泥厂,起名为广东士敏土厂,“士敏土”即水泥的英文单词“cement”粤语音译。
谁曾料想,1917年,寂寂无名的广东士敏土厂南、北楼竟然与中国近代革命和孙中山先生产生了惊天动地的交集。1917年至1925年期间,广东士敏土厂厂址两次被孙中山用作大元帅府的办公场所,孙中山两度在此组建革命政府,酝酿《建国方略》,改组国民党,开启第一次国共合作,撰写《建国大纲》提出政府设计构想。这片不为人知的江边滩涂就此被载入史册。
两入帅府
天下为公 酝酿《建国方略》
心系民众 构想广州城市建设
如果大元帅府门前两座岗哨亭有记忆,它们就会记得,孙中山两度入驻大元帅府办公。第一次是1917年9月15日至1918年5月21日,为期仅仅8个月,他以广东为根据地,联合云、贵、川、陕、桂、湘、鄂、闽等地方势力,迫使北洋政府段祺瑞恢复被袁世凯废除的《临时约法》,并酝酿强国构想;第二次是1923年3月31日至1924年11月13日,为期一年半,孙中山在大元帅府改组了国民党,筹备国民党一大,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从而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到广州去”成为一个时代的号角。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实现革命理想四处奔波,殚精竭虑,哪怕身无分文,随身始终带着一个“宝贝”——地图。宋庆龄回忆说:“他(孙中山)只要有一点空,就在书房里把大地图铺在地上,手里拿着深色铅笔和橡皮,在上面标绘出铁路、河道、海港等。”这些地图上看似不经意的“圈圈点点”,却记录了孙中山的强国构想。
在其撰写的《建国方略》中,孙中山提出: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孙中山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宏伟构想和实施方案。
孙中山十分重视广州的建设,《建国方略》把广州定位为集世界大港、现代科技前沿、世界商贸中心和宜居花园城市于一身的国际大都会。
在孙中山的构想中,广州的港口建设和花园城市建设尤为突出。当时,孙中山提出要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其中,“南方大港”就在广州。 “吾人之南方大港,当然为广州……新建之广州市,应跨有黄埔与佛山,而界之以车卖炮台及沙面水路。”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苹认为,孙中山把建设南方大港列为重中之重,主因是广州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水系密布、资源和物产丰富、制造业发达。
《建国方略》对广州有这样一段表述:“广州不仅中国南部之商业中心,亦为通中国最大之都市。迄于近世,广州实太平洋岸最大都市也,亚洲之商业中心也。”孙中山认为:“以世界海港论,广州实居于最利便之地位。既已位于此可容航行之三江会流一点,又在海洋航运之起点,所以既为中国南方内河水运之中轴,又为海洋交通之枢纽也。”因此,孙中山要将广州改良为世界大港,改良广州水路系统,又要建设中国西南铁路系统,建设沿海商埠及渔业港,创立造船厂等。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还对广州建设“花园城市”给予很高期待,“广州附近景物,特为美丽动人。若以建一花园都市,加以悦目之林囿,真可谓理想之位置也。”实际上,早在1917年,孙中山就倡议建公园,一年后公园建成,命名为“市立第一公园”,即现在的人民公园。
卧室墙上地图
建筑记忆
帅府建筑设计
荟萃中外艺术
大元帅府所在区域在历史上被称为“草芳园”或“草芳围”,原本是珠江南岸滩涂。千百年来,这里人迹稀少。德国营造师舒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绘制的《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显示,“草芳园”的潮田分块特征明显,其对应的沿河岸是船只避风停泊处。
百多年前大元帅府
一出门楼就是珠江
1906年,时任两广总督岑春煊筹建广东士敏土厂,“士敏土”即水泥的英文单词“cement”粤语音译。士敏土厂由高耸的烟囱、西式厂房和西式外廊式建筑组成。一条用石块砌筑堤岸的运河从江畔一直延伸入厂内。以运河为界,厂区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侧生产水泥,东侧生产硬红砖和花阶砖,分别称为西、东厂。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彭长歆在《中山纪念与空间生产》一文中提出,广东士敏土厂的建立打破了外来水泥对广东市场的垄断,其产品曾获美国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
虽然现在门楼离珠江有约400米的距离,但当时门楼就在江边,出门就是珠江。1917年9月15日至1918年5月21日、1923年3月31日至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两度入驻士敏土厂旧址,在此办公。这里从此被载入史册。
建筑主体是黄色
背后有一段故事
如今,在珠江畔众多建筑中,大元帅府因其黄色的建筑主体颜色十分显眼。这个颜色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根据1935年1月广州一家报纸的报道,当时的市政府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了“定期举行儿童同乐会”“整理内街以及单独整理渠道预算”等问题。当天的会议还临时追加了一个议案,就是当时的市长刘纪文提议拟定黄色为广州“市色”的意见案,并被采纳。
为何要将广州“市色”定为黄色?刘纪文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黄色是上等色,有扩大城市面积和增加百姓数量的意思;而《诗经》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这意味着黄色又有历史久远之意。与此同时,黄又可以代表稚子,蕴含着生长滋发之意。另外,中华民族是轩辕黄帝的后代,古代称为黄虞,又称为黄炎。
因此,大元帅府的黄色墙体风格就是根据当时的“市色”概念打造的。实际上,广州现存的历史建筑物中,除了大元帅府之外,中山图书馆、鲁迅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等主体建筑的颜色也都是黄色。
大元帅府
欧洲巴洛克风格
与中国元素融合
与沙面岛等地的许多欧式建筑类似,大元帅府北楼和南楼的平面设计均为周围廊式,四面都是通廊,立面上可见连续拱券,拱券和立柱都有线脚装饰。这种典型的地中海沿岸建筑风格,是近代西方建筑传入中国的早期特征。大元帅府门楼的立面造型充分展现了欧洲巴洛克风格,门洞上方设计有涡卷形状的山花,但左右两侧墙面上的“寿”字图案却是地道的中国元素。
最有趣的是,这座欧式建筑的排水管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竹节形状,并饰以竹叶装饰,岭南气息很浓的百叶门窗、花瓶护栏等设计,充分显示大元帅府是中外建筑艺术的结晶。
在大元帅府南、北外廊上凭栏而立,可以眺望四周的风景。南楼的南侧设后花园。值得一提的是,在办公楼一侧设花园是清末广东洋务工业的习惯做法,开先河者为张之洞所创办的广东钱局,后有长洲鱼雷局设黄埔公园等。
澳籍天才设计师
帕内的得意之作
在建筑艺术上,大元帅府是澳大利亚天才设计师帕内的得意之作。
帕内于1878年1月5日出生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小城季隆。帕内大学毕业后,进入父亲开办的建筑公司,参与一些设计。他善于汲取周围建筑的长处,把各种特点默记于心。
1896年,帕内首次为阿灵顿港的布朗先生设计一所住宅,其新颖独特的设计立即引起媒体注意。当年11月21日,当地报纸盛赞说:“非常宽敞的凉棚,昆士兰式又高又宽的屋顶。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居住在这里的人也会感到极为舒适。”短短的评语,有意无意地揭示出一个天才建筑师不同凡响的开端。
1899年,帕内在欧洲、非洲、美国游历,到新西兰学建筑,这种积累产生了巨大能量。1903年,帕内被派来广州。当时正值晚清政府实行“新政”,他的建筑事业迎来契机。
帕内在广州承接的第一个政府项目是“大清邮政官局”的设计,1912年,这栋建筑被焚毁。此后,他又设计了“粤海关关舍”和“瑞记洋行”等建筑。帕内的设计意念使广州人大开眼界。所以,岑春煊筹建水泥厂时,很快把设计任务交给帕内。当时珠江边的河滩还是一片烂泥,潮涨潮落,渔船穿梭,帕内就在滩涂上描绘自己的伟大而孤独的作品。规模宏大的厂房,前后都没有任何建筑,任凭风吹雨打,别有一番韵味,让今人看到建筑师不同凡响的眼光。
设计中,帕内对建筑有极强的控制力和再创造能力,帕内在南、北楼设计了连续券、四面环廊,在圆形窗下设计了大平台。可以想象,孙中山随时可以在平台上向群众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广州日报特约作者杨诚仁)
大元帅府前身
口述历史
当年摄影师蒋元培口述——
替孙中山照相 还原历史一刻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自筹建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很多热心人士无私地把多年珍藏捐赠给纪念馆。不少国家珍贵文物首次公开亮相,其中有一幅由区勇铭、区勇波、区勇锡捐赠的孙中山身穿海陆军大元帅服拍下的照片。
当年的照片摄影师蒋元培口述的经历,还原了历史的一刻——
在我平凡的历史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孙中山先生任大元帅时为他照相的情景。往事历历,至今仍如就在眼前。
从十六岁那年(1915年)起,我就开始在十八甫真光公司照相部工作。这个公司当时在西关一带是较有名气的照相铺。我跟陶心泉师傅学手艺,从暗房到外影,什么都学。这已是辛亥革命后,西方的新事物已逐渐传播到中国,使人们的眼界大开,照相业一时也颇兴隆。
1920年,孙中山先生再度回到广东,次年就任非常大总统,我们公司就曾多次为参加各种会议的孙先生照相。而叫我永志不忘的是1923年2月间,孙中山先生在平定陈炯明的叛乱后,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重任大元帅,我们应帅府的通知去给他照相的经过。
2月21日这天,我起得特别早,再三检查预先收拾好的相机和底片。我们所用的底片是英国船牌伊尔福的玻璃底片,大都是十二吋(即一英尺)的。为了保证在途中不致损坏,我小心翼翼地又再装了一次,然后着行囊与陶师傅从十八甫步行至南关天字码头,包艇过对岸旧士敏土厂,即大元帅府江边码头上岸。
到了大元帅府,已是九点钟。一位招待我们的军官对我们说:“大元帅稍候就来了。你们准备好给大元帅照个全身标准像!”在这之前,我已把相机架好在草坪上。听他这么一讲,我便对陶师傅说:“还是把相机移过来好。”陶师傅说:“对!”于是我将相机移到楼前门口梯级的左边。恰恰这时,随着一声“大元帅到!”身穿元帅服、头戴金黄丝穗缀顶的大元帅帽、手戴白手套的孙先生出现了。他唇边留着威严的胡子,满脸红光,手握一柄长长的指挥剑,从南楼大门拾级而下,向我们亲切地招手、问好,风趣地对我们说:“现在全听你们安排指挥了。”陶师傅当即向我示意,我于是掀开了镜头盖,换上另一张片。陶师傅请大元帅略把身体往左侧,脸向正前方。一切停当后,他示意我开拍,我全神贯注屏住气息,顺利地连拍了两张。陶师傅表示满意,开怀地笑了。我这才从喜悦转为紧张,内心深怕拍不好。
回到公司后,我马上冲洗,小心修底。照片放出来后,陶师傅很高兴。照片送到大元帅府,听说孙中山先生赞不绝口,接连称:“还像个中国的大元帅!”(文/广州日报特约作者杨诚仁)
蓝图实现
南方大港、铁路线、花园城市、繁华商都……
先生对广州的期盼 一天天变成现实
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大元帅府旧址承载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一段重要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成为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它继续讲述着昔日的故事,让人们学习和继承孙中山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以及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孙中山当年在大元帅府里构想的发展蓝图,在其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的努力下,早已变为现实。
“南方大港”延绵东方大港之脉
孙中山当年在《建国方略》中对南方大港的构想,不仅在他那个年代无法实现,在新中国成立前也未能实现,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变为现实。
新中国成立后,大港建设重新上马,陆续建成了包括黄埔老港、黄埔新港、新沙港等港区在内的亿吨大港。到2021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四、全球第五,拥有集装箱航线总数超200条,班轮航线覆盖国内及世界主要港口。
广州港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还提出,铁路修建能带动广州及沿线地区发展,“应由广州起向各重要城市、矿产地引铁路线,成为扇形之铁路网,使各与南方大港相联结”。
如今,广州是中国铁路的重要枢纽,京广、广茂、广深三条干线铁路及多条高铁客运专线交汇于此。广州与北京、上海、武汉,并称为中国四大铁路枢纽。其中,贵广、南广高铁等与孙中山当年规划的广州至贵阳、南宁铁路走向大体一致。
广州成为名副其实“花园城市”
“广州附近景物,特为美丽动人,若以建一花园都市,加以悦目之林圃,真可谓理想之位置也……”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的这一构想,有学者认为,可以看作是广州建设宜居“花园城市”的最早蓝图。100多年过去了,广州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都市”。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州大力建设公园。有资料显示,仅在1959年10月4日,广州市一天就批准16个公园命名,黄花岗公园、广州动物园、越秀公园、海幢公园和东山湖公园、流花湖公园、东郊公园等都榜上有名。近年来,广州“见缝插绿”,在市民家门口建了许多口袋公园,以“云道”架起空中走廊、串联起自然山水和城市公园。
2021年9月21日至26日,被誉为“园艺界的奥斯卡”的英国切尔西花展在伦敦举行,这是切尔西花展近160年来第一次在秋季举办。由广州组织建设的“广州花园”正式亮相并获得金奖,同时荣获本届花展最高奖项——最佳展示花园奖,这是切尔西花展历史上中国花园首次获此殊荣。
广州虞美人盛开
“商业中心”至今长盛不衰
孙中山当年构想的商业中心在不断延伸、繁荣。20世纪20年代,广州的商业中心就开始在珠江畔的长堤崛起,至今长盛不衰。南方大厦建成时,是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当时流行一句俗语:“不到南方大厦,不算到了广州。”
20世纪90年代,上下九、北京路相继改造为步行街,云集了致美斋、李占记、新大新、陶陶居、莲香楼、皇上皇等百货公司和饮食老字号。此后,广州商业中心继续向东延伸到天河路和珠江新城。
今天,站在大元帅府旧址向珠江对岸眺望,对面的珠江新城是国务院批准的三大国家级中央商务区之一,已成为华南地区总部经济和金融、科技、商务等高端产业高度集聚区,也是广州地区世界500强企业最密集的区域;珠江新城东侧的琶洲会展中心一年两度开办中国第一展——广交会,每届展览规模达118.5万平方米,境内外参展企业近2.5万家,来自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万名境外采购商与会。2021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是国内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迈入“双万亿”的国际大都市。
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孙中山
咸来意气不论功,魂梦忽惊征马中。
漠漠东南云万叠,铁鞭叱咤厉天风。
——孙中山
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孙中山
大元帅府
花絮
大元帅府何以不称“总统府”
1923年2月,孙中山再次从上海返穗,随后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重回大元帅府办公。此时,孙中山还是于1921年被非常国会选出的大总统,理应用“总统”名义行事。但为何孙中山的办公场所被称为“大元帅府”而非“总统府”?这事出有因。相比前两次在广州建立政权,这一次既不是军政府,也不是对外的正式政府,但孙中山依然以陆海军大元帅的头衔行使正式政府首脑之职。
情形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当时各方政敌、盟友均不愿看到孙中山重登大总统宝座。比如,岑春煊就提出要与孙中山“分领粤桂,各为省长”,章太炎则主张实行合议制,置孙中山于“若干总裁之一”的地位。孙中山虽然并不认可这些主张,但他也看到国内政治形势不适于自己再称“大总统”,随即不再使用“非常大总统”的名义行事。
这一时期,广东士敏土厂门楼前有两堵半身高的围墙,墙外左右设岗哨亭。门楼改建为两层,一楼左右分别为卫士队值星官室和传达室,“广东士敏土厂”石碑被“大元帅府”四字木牌所遮盖。北楼一楼设有庶务室、储物室、金库处、金库长寝室;二楼为会计司室、大元帅府公报编辑室、参军长办公室和参军室;三楼为官员宿舍。南楼一楼为值星副官室、武器库、接待室、卫士大队长室、大队长寝室;二楼为胡汉民办公室、秘书室、缮校室、印刷室等;三楼是孙中山办公室、卧室、餐厅、会议室、小客房、无线电报室、副官房、女工房。西广场的西边有一排平房为孙中山护卫连宿舍、平房的南端尽头为孙中山专用厨房和公用澡房。
1997年,依托大元帅府旧址,广州开始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1999年3月,大元帅府旧址修缮工作正式启动。
2001年7月,南楼整修完毕,当年12月北楼整修完毕。2003年7月,“修旧如旧”的门楼竣工,原“广东士敏土厂”2吨重的阴刻石额也依原貌镶嵌在门楼上方墙内。
2009年9月,大元帅府旧址形成的开敞空间面积达1.2万平方米。2010年6月,江湾大桥东沙街引桥被拆除,大元帅府再次“开门见江”,重现“帅府华晖”。
统筹/读懂广州工作室 张忠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张忠安 通讯员陈莹(除署名外)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苏韵桦、杨耀烨
海报文案:林玮琳
海报制作:周振丰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罗知锋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罗知锋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