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故事,比我写的更精彩”

如果你问我,中国怎么样?我会说:中国是个好地方。因为总能让我见证奇迹。”厦门大学外籍教授潘维廉11月25日在“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描述了他眼中的中国。

  潘维廉来华36年,从“小潘”变成“老潘”,他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追梦历程。1994年,他背着相机,带着家人,开着面包车环游了大半个中国,历经3个多月,行程4万多公里。2019年夏天,潘维廉带领厦大师生重走当年的路,25年前要用3个多月才能走完的路,这次只用了32天。从昔日的泥泞小道到今天遍布全国的高铁网络,从自行车都是奢侈品到今天共享单车随处可见……潘维廉说,“中国人的故事,比我写的更精彩”。

  在宁夏隆德的张树村,一个60多岁的老农问能不能扫潘维廉的微信,他吃惊地问:“你有微信?”老农说:“当然!难道你没有?”那一刻,潘维廉感到,中国“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追求是真切的实践,就连乡村的老农也在跟上时代。

  在八闽大地上,奋斗与深情的故事在不断上演。潘维廉对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的故事耳熟能详,“他把自己发明的菌草技术带到宁夏,帮助农户摆脱贫困。‘授人以渔’恐怕是中国精准扶贫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华侨大学读书的安哥拉留学生卫宇达,总结了自己观察到的“妙招”:中国人会因地制宜地制定策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发展旅游业、推广特色小吃、通过直播为农民卖农产品等等。最近,卫宇达学起了直播带货,帮助福建的农民推荐土特产。“我接受了详细的培训,了解每一样产品的口味、产地、价格、适用人群。”

  第一次直播时的紧张感,被直播间中热情的粉丝互动弹幕打破。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直播不到1个小时,就卖了2000多元的农产品。这让卫宇达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电商经济为增收带来的助力。“我要把这些经验带回我的家乡。”

  同样来自安哥拉的比特今年7月刚毕业,就抓住了在华创业的机遇。

  6年前,比特来到华侨大学留学,有很多安哥拉的朋友经常找他在中国采购一些货物,比如服装、鞋子、电子产品。在当“代购”的日子里,他逐渐发现中国的市场非常有潜力。这让比特打开了新思路,“如果我在中国开一家自己的跨国贸易公司,我就可以把中国的产品卖到自己国家”。创业的种子就此在心中埋下。

  今年6月,华侨大学联合厦门市科技局、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等单位,共建了全省首个“留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这给想在厦门创业就业的留学生提供了很多支持和便利服务。比特瞄准商机,11月中旬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公司。